医药培训
交流平台
 
医药培训圈
 
当前位置: 医药培训圈 » 培训园地 » 培训指导 » 用导师制提高统计培训实效

用导师制提高统计培训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7  来源:中国信息报  作者:圈圈  浏览次数:20

统计培训教育是提高统计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高统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标准,以增强培训对象的工作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构建统计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是教育培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在抓好常规培训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统计实践导师制度,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收到了一致的好评。
 
一、  建立统计实践导师制度的必要性
 
(一) 建立统计实践导师制度是对常规培训班教育的补充和深化,是提高统计培训实效的需要。
 
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新进统计队伍的人员在不断增加(包括军转干部、新招录的公务员、其他途径调入人员等),为统计系统增加新鲜血液,给统计部门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但是,新进人员在统计知识素养和机关事务处理的能力方面,还不能适应统计岗位的要求。传统的培训班学习虽然是提高调入人员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具个性化、指导时效性不具即时化,培训的后效性不具跟踪强化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普遍的常规培训与具体的指导相结合,通过为新调入人员配备一名导师,全方位的指导新进人员就显得十分的必要。这不仅是对常规培训班培训方式和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深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统计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连续性、操作性。
 
(二) 建立统计实践导师制度是对传统“师徒式”教育方式的升级和革新,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传统的“师徒式”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随着机关新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单纯的依靠一名师傅的指导,很显然不能适应需要。同时,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时代的要求,学习已经成为劳动的新形式,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精神,因此,必须对传统“师徒式”教育方式进行升级和革新,充分发挥导师制的群体优势,使辅导由“一人带”升级为“一人为主,整体推进相结合”,“个别指导”升级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激励相结合”,做到既有分,也有合,既有个性思考,也有集体智慧,以适应当前形势和机关管理方式转变的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和实际的密切度。
 
二、  我市统计实践导师制度的运作模式
 
我市统计实践导师制度的运作模式,是以“个人自愿和组织遴选相结合”, “组织方统一管理和导师的传帮带相结合” , “工作实际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等三个结合为主要原则,力求实现组织上“扎实的推”,导师方“倾心的导”,学员方“真心的学”。
 
(一)“个人自愿和组织遴选相结合”是解决个人意愿、成功结对的关键。
 
教学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过程,对于导师而言必须要有教人的欲望和必要的能力,如果对于传帮带没有兴趣,那么,也带不好学员。为此,我们制定了《实践导师申报表》。在此基础上,对于申报者进行了审核和筛选,选出了既有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又具有传帮带热情的同志担任“统计实践导师”,首期共聘任了29名同志。对于学员而言,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即“全市统计系统年龄35岁(含)、科级以下(含)具有一定的培养前途的人员;市局近3年新进从事统计专业人员(不含本系统调入);其他同志如本人有意愿也可酌情考虑”。
 
实践导师与学员的结对,实行“双向选择”和“组织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学员如遇所选导师招收限额已满情况则在局人教处指导下作再次选择;导师在招收限额未满的情况下要积极满足学员的志愿。局人教处向全市统计系统公布实践导师名单及情况介绍,每位导师指导学员的名额。实践导师在确定选带学员时,可考察学员所从事的专业和统计工作成果等情况。学员与导师“双向选择”,学员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导师,各位导师可以通过多次交流认真考察学员,根据学员特点和志愿选择学员。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导师和学员的成功结对。
 
(二)“组织方统一管理和导师的传帮带相结合”,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
 
与传统的“师徒结对”不同,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我们还定期采取了“统计大讲堂”,“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对学员和导师分头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留下实践性的题目,由导师带领学员作完成。这种方式,有利于发挥导师的集体智慧和学员“群体激励”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培训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按照各个时期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要求,整合导师和学员的力量,去更好的实现统计工作的目标。我们建立导师、学员的QQ交流群,方便不同导师、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工作业务实际和理论指导相结合”,是解决学以致用的根本方法。
 
导师的基本作用就是结合实际工作,指导、引导学员如何去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要结合统计理论、行政管理的理论等,帮助学员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让学员将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及时通过QQ平台提出,局人教处及时加以汇总,让有关的导师来解答,并作为培训班授课的重点内容,较好的解决了工作业务实际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制定计划,把在街镇工作的学员安排到市局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见习,进一步发挥市局的业务优势。
 
(四)统计实践导师和学员的运作要求。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求统计实践导师回答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一是“导向何方?二是“何以为师?”,使导师明确方法,提升自我素质。在“导向何方”方面,我们要求导师做好“导心、导行、导学”工作,在指导学员结合实际学习的同时,密切关注学员的思想动态,使其调整好心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目标、解决其遇到的困惑,争做“心胸宽、眼界宽、思路宽”的“三宽”型干部。同时,将提高执行力,作为导心的核心环节,努力提升其执行意识、执行能力、执行态度、执行效率。
 
此外,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我们还要求导师们要加强学习研究和对于自身经验的总结提炼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指导学员的能力,做到“打铁自身硬”。
 
对于学员们我们要求回答好两个问题,即“学习什么?”和“如何当员?”,要求学员们努力学习工作的实际运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学习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方法,始终坚持在工作中学会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需要性和可能性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协调的方法,为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学习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学习如何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等等。
 
对于“如何当员?”的问题,我们要求学员要有虚心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放下研究生、大学生的架子。做到勤学好问,不要怕别人耻笑自己不懂,等等。
 
在导师和学员相结合的角度上,我们在网络上开设了“统计实践导师的园地”,便于导师和学员联系沟通,也便于学员之间相互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定期开展“统计大讲堂”活动,请各位导师进行主讲一个专题。还针对工作实际组成攻关组,由导师任组长,组织学员开展业务攻关,一年来,围绕着大数据的研究和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攻关,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工业处学员所写的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报告,受到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的重视,并被亲笔批示。
 
三、  推进统计实践导师的初步成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3年我们推行了统计实践导师制度,在全市统计系统首批聘任了导师,并确定了一批学员。这项工作的推行,在统计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带头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导师作为实际工作的规范代表,以其自己的实干给学员作出了生动、鲜明的样子,为学员观摩、借鉴提供了生动的教材。在局机关处室中的导师,经常结合实际问题,启发学员思考,并写出范本、放出样子给学员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骨干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作为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导师制工作,在推动实际工作开展时,导师和学员组成的骨干支撑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街镇开展经济普查时,围绕着着上级的要求,导师和学员相互促进,共同研究,推动了工作的有序、高效的进行。
 
经验传承效果明显增强。实践导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员。这在没有结对之前,一般是会存在着传承障碍的,主动传授经验和主动学习或多或少都会心存顾虑。随着导师制的确立,这种传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我们一些年纪较大的学员,本来是羞于启齿的,现在变得积极主动,而导师也克服了怕被别人嘲笑为好为人师的心理,更加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出来。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导师制的推行,使得统计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政府统计部门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方面,统计实践导师主动指导学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一个月时间内拿出了一批统计研究精品。在日常的统计分析中,经过导师指导后的统计分析报告,受到了有关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在经济普查等重大的统计调查活动中,我们的导师,发挥了骨干作用,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了积极地努力。
分享与收藏:  培训园地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2017
推荐图文
推荐培训园地
最新文章
 
高绩效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