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于医药行业,擅长培训咨询
我们一直关注您的感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常常是从
“可以认识一下吗?”
开始,
又以
“我他妈的算是认识你这个人了”
结束。
如果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是陌生的?
会有业务增长吗?
反之,
如果你在客户面前已经是个“透明人”了——客户的那双丹凤眼早已经把你看了个透彻,你和客户之间还有交流的必要吗?
不可否认,
持续对话是成交的基础。
为此,我们与客户认识之后,自己需要全力成长,不断研究产品和客户,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才有机会让客户对我们的兴趣得到保持,好奇心得到不断满足(对喽,一旦客户对你有了好奇,还有什么事情是你做不成的呢?)
A,信任阶梯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代表和客户的关系建立也不例外。常常有同学提出“与客户谈话往往止步于日常寒暄,而谈不进去”。
其实这是个结果。
如果我们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那么是否可以回溯一下:在出现这个结果之前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往往是一纸调令(有时候是一个offer ),你就接手了一个新市场。是采取“直接背包上岗直捣科室”的策略?还是采取“先周边,再中心”的原则是我们要面临的第一个选择。
医药培训圈曾经组织过多次老兵分享,经验表明:那些上班第一天没有直接去拜访主任的代表,往往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们都信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对目标展开调查,然后才会有备而去有的放矢。
上图中列出了建立信任的6个步骤,你有没有感觉有些虚?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这就对啦——说明你我都是愿意从具体事情做起的平凡人。
下面就是一张“客户信息表”。你会发现在填完表里提到的38个和客户相关的项目后,才只是建立信任的开始——了解客户。
B,建立信任的四个核心
从上面这张图里不难发现,建立信任的四个核心首要一个是动机。如果动机出了偏差,后面的努力全都抓瞎。是不是?
还记得在上一篇文章
《四步找到属于你的重点客户》
里提到的周医生吗?如果我们的动机不是双赢,而是“沾光就走”,那么我们就不会集中资源去支持周医生,双方合作也不会持久。
建立信任——动机
• 对他人真正的关心
• 谋求共赢的方案
• 用行为表示对他人真正的关心
建立信任——诚实
• 表里如一
• 谦虚
• 做正确事情的勇气
建立信任——能力
• 积极
• 竭尽所能
• 借助外力
建立信任——结果
• 达到期望
• 比上次更好
• 完整交付
C,值得信任的13个行为
这张图里一共标示了13项行为,
其中第10项最容易出问题,
认同不?
你有没有负起责任,
其实是很明显的一个事情。
客户也是一眼就看出来的,
只不过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你还不知道呢。
这个最危险。
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场景1:
平时不用功,不熟悉自己的产品,甚至产品说明书都记不清楚,更别说竞品的说明书了。和客户交流说是要耽误几分钟时间,可是战战兢兢说了半天,客户也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场景2:
坐公交转地铁,马不停蹄跑到一家医院,跑上三楼办公室,你发现主任不在,失望之余,内心却暗自松了口气。
场景3:
每当与客户谈论到没有做好的事情时,你会埋怨公司/老板,甚至把市场部也拿来开涮一通,但就是忽略了自己是承办人,应该负主要责任。
D,变动的信任
佛语有云:菩萨重因,凡人重果。我们常常只注意到了“客户不信任我”这个“果”,而忽略了引起这个结果的诱因。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于是你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客户的要求,拍胸脯打包票。
事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事后解释百般推诿:公司不给力,老板不同意。。。
恭喜你,这个客户你已经失去了——他的信任。
当你遇到客户他不再抬头看你的时候,当你埋怨客户不信任自己的时候,是否静下来想一想是你的哪些行为导致你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呢?
文章来自 医药培训圈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