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培训
交流平台
 
医药培训圈
 
当前位置: 医药培训圈 » 培训园地 » 培训指导 » 【医药销售代表培训】代表如何在客户拜访中运用SMART

【医药销售代表培训】代表如何在客户拜访中运用SMART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7  浏览次数:3478
 SMART这个准则,很多人都听说过。行业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华为任老板在3月份的BBC专访中说“如果我专心致志养猪,那我有可能是养猪专家。如果我专心致志做豆腐,那也可能是豆腐大王”,想必也是这个道理。

 

S--Specific

具体的(针对具体的病人,适应症)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帮忙用用太泛,贴近日常用数字说话)

A--Achievable

可达成的(不能把客户吓死、压死)

R--Relevant

相关的(与上一次预约、拜访有关联)

T--Timely

有时限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确定拜访目的是每一个医药代表进去见客户之前必须要清楚的。拜访计划很重要,那么重中之重就是要清楚拜访目的,没有目的,就好像出去打猎,满世界的动物,不知道该瞄准哪个;或者像是你进了大菜园,满眼一片绿油油,可是没有你的菜。

 

白天见客户的时间确实短暂,也就是3-5分钟。如果你老是漫无目的随便说,时间长了,客户认为你不专业,也觉得你没什么意思,会看低你的水平;也会给你造成一个假象,明明这个客户几乎天天见,关系也不错,聊起了也很嗨,可为什么一看销量,他就是不给我用,或者用的那么少。

 

究其缘由,就是拜访目的没有搞清楚,偏离了SMART原则,稀里糊涂的跑。销售指标就好像一座大山,指标定多大往往没有实际意义,达成有多少?怎么达成才是关键。

 

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惑,那么很可能需要重温一下SMART原则在销售场景中的使用。

                                   

S--Specific 具体的(针对具体的病人,适应症)

 

每一个药品针对的适应病情是不一样的(卖万金油类神药的同学跳过)。针对适应症,和客户谈目的,使用药物,让客户也会觉得你比较专业,总不能一见面就说,您多帮忙,多用用。

 

用在哪里,怎么用,是需要代表去讲解的。别指望医生的记性很好。他说讲一次就可以记住,那是神医。不在我们的计划拜访之内。一般的医生,需要我们不停的说,变着法子讲解。灌输你的产品特征,宣扬你的产品益处,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谈病情,这样客户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如果你老是说“药好药好药真好”,很有可能你看到的只是客户的头顶,而不是鼻梁——水平这么差,他都不屑于抬头多看你一眼。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

 

一定要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指标,数字最能反映这一点。用几个病人,一个病人用几盒都要弄清楚。“老师,您方便的时候给我用几盒”,这种说法就不靠谱。1盒还是5盒?你自己本来应该很清楚的。

 

那为什么大多代表都习惯于上面这种模糊的表达?可能是因为不好具体说,或者不敢具体说。对客户潜力不了解,就不好具体说——说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不敢说?和客户关系不到位,怕说了客户生气呗。

 

这就造成“季度开始拍胸口,说完成任务没问题。季度结束拍大腿,说客户用少了”,关键是你有没有给客户定一个可以让双方衡量的标准?(这个话题下期可以聊聊)

 

A--Achievable 可达成的

 

每一次拜访都要提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如果你一上来就要很多很多,会让客户很反感,没有可行性。可以制定一个可行性的销售计划。销售,本来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的行业。

 

R--Relevant 相关的,与上一次预约,拜访有关联

 

拜访要有连续性,每次拜访完毕后做个总结,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可以随身带个小本子,把经验和教训都记录下来。下次来拜访就可以把上次留下的“尾巴”接起来。(就像在医药培训圈学习课程,有同学参加一个8节课的专栏,可是,半年过去了,学习进度还是停留在第二节——没有系统学习,进步从何而来呢?)

 

T--Timely 有时限的

 

这个很重要,要有时限。任何一个客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按部就班,一点一点来的,每次要求的都不会一样,所以这个时限,就会从短期慢慢转化为长期,规定一个时间段的计划,搞定了以后再继续策划下一个时间段。根据当时去困难和资源,重新做计划,只靠复制和粘贴快捷键,怎么能产生切实可行的计划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拜访目的:

A客户开始用十几盒药

 

我们用上面所说的SMART来分析,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制定这样的计划,能不能完成我们先不说,就思维上来看是很简单同时也是很混乱的。没有时间,具体数量,每种药都会治疗几种疾病,那么这个计划中我们看不出来会用在哪里,一下子要十几盒的量也会有难度。

 

简单更改一下:

 

拜访目的:

A客户下周针对W病情的病人,每天试用1个病人,一次处方2


带着这样的目的进去和客户谈,你会想清楚自己来是要什么,怎么要,同时客户也会觉得一次一个病人,2盒也没有问题。基本符合SMART原则。

 

这是一次拜访的目的,可以用SMART来做,其实也完全可以用来规划一个客户一个季度,一个产品一个年度的计划,策略的制定。一个大的方向不变,分割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再继续细分,都按照SMART来做,就会让你的数据变得更有说服力。做为一个销售人员,每一个客户都按照SMART来做一个完美的细分表格,你的老板也会认为你工作细致,投入的资源清晰。

 

简单的动作重复做,扎实的过程出结果。(该文章选自公众号医药培训圈)

 

 

 

 

下期文章:代表如何用数据管理辅助上量


分享与收藏:  培训园地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

 
2017
推荐图文
推荐培训园地
最新文章
 
高绩效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