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忙碌或是因为情绪的影响,结果在自己大脑记忆最清晰的时候并没有将宝贵的经验教训写下来,甚为可惜。任何一个努力过的案例都是极好的提升机会,所以一个懂得自我要求自我成长的销售人,就要能够自我要求从任何的案例当中让自己获得最多的成长。
当然,总结不是沉浸——如果你是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喜不自胜,或者陷入到上一次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总结,不做也罢。
不要让自己留在上一个案例成败的情绪当中,因为留在这样的情绪中只会破坏了立即的检讨,不单单是难过或是挫折感会造成自我检讨的拖延,其实快乐的情绪或是案例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造成自我检讨的拖延,成熟的销售人要有马上跳脱出情绪牵绊的能力(也就是佛教讲的“放下”)。这样才能从失败案例中总结教训,或者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如何让自己做的更好的经验。
一个高质量的拜访总结可以参考以下6个维度:
问题一:我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是对的,而且是对缔结有帮助的?
问题二:我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是错的,而且是对缔结有阻碍的?
问题三:哪些事做的,哪些话说的,我比以前更进步了?
问题四:有没有因为疏忽而犯了自己不应该犯的错?
问题五:我做了哪些的突破,成长了哪些?
问题六:我是否将客户视为百万客户对待了?
如果把这代表《拜访中的7个环节》做成一个闭环,就一定会有“百万客户“ 吗?
一个态度很好的主任并不见得就是你的百万客户(客情很好无话不谈可就是销量起不来的代表也是大有人在哦),而一个态度不佳的医生就一定不是你的百万客户?
同理,一个你很熟悉的客户并不见得就是你的百万客户,而一个你在大门口碰到的陌生客户也不见得就不会成为你的百万客户。一个多年老主任并不见得就是你的百万客户,而一个刚调来的医生也不见得就一定不是你的百万客户。
事实上你根本不会知道你的百万客户是谁,也许他已经出现在你的客户名单中,也许他就是你明天及将要去拜访的对象,一个销售人的机会随时都有可能在身边出现,是否能够把握住,就看你是否已经做好“将每一个客户视为你的百万客户”的心理准备。
你的观念和看法决定你对客户的态度(思路决定出路呗),客户也许今天没有下百万订单的实力,但是如果有一天他手上有了百万订单时,你是不是他第一个想要缔结的对像呢?
菩萨重因,凡人重果。销售人的订单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今天我们种下了什么因,未来就会结成什么样的果,当百万订单出现的时候,你认为是侥幸得来的机会,这是长期努力所得到的结果?
意外的收获是,当你将一个客户视为百万的客户时你将会发现你对客户的态度,你对客户的用心,你对于客户的要求,你为客户所做的一切都会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当你将客户视为百万客户时,你会惊讶的发现客户与你之间竟然会如此的接近,客户会将你视为朋友而且无话不谈,不管是否真正缔结百万订单,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多了一个好朋友其价值岂止百万!